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32:在这世间谁都不可靠,最可靠的是我们自己的智慧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9.11.03)

近期的目录链接(2019.11.12)

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唯识简介》全

慧律法师楞伽经(全)

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

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-70

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(全 )

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(全)


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(七处征心)32

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(七处征心) 32

慧律法师主讲

184页,请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

184页,经文:【“若离外见,内对所成,合眼见暗名为身中;开眼见明,何不见面?若不见面,内对不成;见面若成,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,何成在内?若在虚空,自非汝体,即应如来今见汝面,亦是汝身?汝眼已知,身合非觉。必汝执言:身眼两觉,应有二知——即汝一身,应成两佛。”】

说:若离外见,内对所成,这个是二分法,不是向外看,就是向内看,但是,因为它是文言文,所以,看起来挺有学问的,但是,体会起来,从文字上看不太懂;但其实它很简单的。[若离外见,内对所成]:这是如来再重述阿难的立论。“离”,就是非。“外见”,就是外对所成之见,就是跟眼睛配对来解释。也就是说,眼向外看。这个是一般能接受的,也是佛陀所讲的,眼根攀缘色尘,而生眼识,所以,眼是向外看的。“内对所成”,是心眼向内看所成之见。这是阿难的看法。此言,依阿难你的说法,如果不是“向外看”所成之见,便是“向内看”所成之见。这又是凡夫二分法所造成的计着。

所以,我们要修学佛道,要进入不二法门,不二法门。所以,因此,万法回归当下,也就是说:万法不离现前当下这一念,没有过去,没有现在,没有未来,诸法,它就是空,空就是性的展现。因此,我们要了解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的道理是什么。色即是空,也就是所有的现象界都是本体界,所以叫做色即是空;空即是色,所有的本体界,绝对的本体界,也就是所有的现象界,现象界是空,本体界也是空。但是,本体界的空,它是可以显现般若智慧的,是可以显现般若智慧的。

因此,什么是佛陀?佛陀就是彻底的否定自我;再一次的彻底的肯定自我。彻底的否定自我,就是缘起四大的色身,四大本空,五阴本来就无我。所以,佛陀先彻底的站在缘起的角度否定自我。再来,站在真心的角度,真心的角度,就是所谓如来藏性的角度,彻底的肯定自己,因为这个如来藏性是作得了主的;凡夫无明、烦恼,所以,他作不了主,这个心性作不了主;而佛陀彻底的否定以后,再一次的肯定,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。到最后,否定跟肯定,都只是语言的表相而已,那只是站在没有修证、没有证悟的人的角度,佛陀是这样善巧方便的讲。因此,我们要了解佛陀的心,从哪一个点、线、面,时空、因缘不一样,切入都可以见性。

底下,[合眼见暗名为身中;开眼见明,何不见面?]:这也就是说:如果不是外见,像你阿难所讲的:内对所成,那么,合眼见暗,你阿难认为是见到身中,就是身内了。开眼见明,为什么不见到你的面呢?这个意思就是说:它有返观看回来的能力。这又是一个“让步”的句法。佛说,退一步而言,你所说的[合眼见暗的时候,称为是看到你内身中的脏腑],纵使我们承认这是真的,那么我问你,当你开眼而见到一片光明的前景的时候,为何不能看到你自己的脸?因为眼睛有看回来的这个能力,它是内对所成嘛!是不是?

 [若不见面,内对不成]:如果你实在不能看见自己的脸,那么“心能内对而见物”这个立论便不能成立。[见面若成,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,何成在内?]:这里又是一个“让步”句法。“见面若成”,你能自己见到自己的面,这件事如果让它成立,姑且让它成立。也就是说,你若真能看到你自己的脸,那么你的能了知的这个心以及你的眼根,都会变成悬在虚空了。因为在虚空,(这样才有可能面对着你的脸,看到你的脸。)“何成在内”,如何能成在你身内之物呢?也就是说,既然你的心跟眼都变成在虚空当中跟你的脸相对,如何还能成为你身中的一部分之物呢?也就是你的心与眼就不是属于你身上所有的东西了!

[若在虚空,自非汝体,即应如来今见汝面,亦是汝身?]:如果你的心跟眼都悬在外面的虚空当中,跟你的脸怎么样?相对的,自然就不是你的身体的一部分;因为它是悬在虚空嘛!这么样一来,如今如来是在你的面前,跟你的脸是相对的,而且如来也可以看到你的脸,难道如来也成为你悬在虚空当中的身体的一部分吗?意思就是说:你这样讲是没有道理的。[汝眼已知,身合非觉]:这是继续上面所说的:“心在虚空”的假设。“知”,就是有知觉。“合”,就是应该。“非觉”,就是非有知觉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的心跟眼是在虚空当中,则当你看东西的时候,你的眼既然已经有了知觉了,你的身就不应再有所知觉,你的身就不应再有所觉知了。[必汝执言:身眼两觉]:“必”,就是假设说你一定。“两觉”,两者各有各的知觉。在外面的眼跟心有知觉,在你的身体也有知觉。此言,你若一定要坚持说:我的身和眼睛两者各有各的知觉。

所以,[应有二知]:这是让步以后再进一步推论。“知”,就是能知之体。此言,[如果你的身和眼两者各有知觉],那么这件事假若成立的话,那么,你一个人就应该拥有两个能知的体了。众所皆知,这是不可能的了,大家知道,能知之体是一个了。“能知之体”,在佛法中,就是心之义。这么一来,就变成阿难一个人有两个心了。“即汝一身,应成两佛”:再承上所说的,如果你真的有两个能知的体,就是(两个心),那么你虽只有一个身(但因为有两个心),那么,修行修行以后,咦?就变成两尊佛了,应能修成两尊佛。有这个道理吗?当然没有!所以,佛就一层一层的把它破除。

义贯:佛言:如你所说,当你见物时“若离”,就是(若非)。若非向“外”所成之“见”,就是“内对所成”之见;你又说,“合眼”时所“见”到的“暗”境,你就“名”之“为”见到你“身中”的腑脏;佛说:我们姑且承认这是对的,如果姑且承认你是对的,如果这样是对,若如是者,则当你“开眼”而“见明”的时候,你为“何不”能自“见”你的颜“面”呢?因为眼睛会返过来看到你自己的内身;当然,眼睛一睁开,就一定会看到你自己的脸了。你“若”实在“不”能自“见”己“面”,则说心能“内对”而见,便“不”能“成”立。

再退一步说,如果能自“见”己“面”的事“若”能“成”立,则你“此”能“了知”的“心及与眼根乃”必须离开你的身体,悬“在虚空”当中,而与你的脸相对;心与眼既然在虚空当中,即非你身体的一部分,如“何”还能“成”为“在”你身“内”之物呢?又,心与眼“若”是悬“在虚空”当中,“自”然“非”在“汝”身“体”上,那么,“即应如来今”既能“见汝”之“面”,又在你身体外,那么说来,因此如来“亦”成为“是汝”悬在虚空中的“身”体的一部分了,然而显然如来之身并不是阿难你的身体的一部分,因此你阿难并不能自见己面;既然不能自见己面,因此你的心眼便不能内对而见,也就是往内看,根本没有这种功夫,大家都知道,眼是往外看的,所以,你的内对而成见,是不能成立的。所以说“心眼能内对而见”是不能成立的。

又,再退一步而言,如果你的心跟眼真的在虚空当中,则“汝”处在虚空当中的“眼已”经自己有“知”觉了,那么你的“身”体“合非”;合非就是(应非),那么你的身体应非有知“觉。必汝”坚“执言”说:我的“身”与“眼两”者各有各的知“觉”,并不是只有一个能知觉;如果承认这是对的,如是则一人“应有二”能“知”之体,既有二能知之体,便有两个心,你既有两个心,“即汝”现前,“一身”将来“应”能“成”为“两”尊“佛”;但这显然是不对的,你一身并不能成为两佛,所以,说你一身有两个觉知的体,就是(两个心)是不能成立的;你既只有一心,但只能有一个能觉体,便只能有一个能觉体,是故,你的心若离身体而处在虚空当中,与你的脸相对,则你的身中便没有心,因为觉知是一个嘛!身既然无心,便应无知觉,因此当悬在身外的心跟眼见到外物的时候,你的身也应当无知觉。然而事实不然,实是:心见身觉;心能看到,身也能觉。是不是?所以,心见身觉;是故心与眼非在体外,悬在虚空,而能内对且自见己面——是故“内对”的理论是不能成立的。

诠论:在此段中依佛所说,可见阿难论证的错误在于:一、“若离外见,内对所成”(也就是,阿难的意思是说:当他看东西的时候,若不外对,就是内对),众所周知,眼睛是往外看,才成为眼见的。所以没有“往外看”的时候,就是在“往内看”,这种说法很武断,而且又是入了二分法的窠臼。这个念窠臼kē jiù,窠臼就是沿袭以前的旧制,不能别出新裁,以前的陷阱叫做窠臼。而且又是入了二分法的旧有的陷阱。

再者,眼能对外看,并不表示“眼能对内看”也是成立的,但是阿难就武断地依逻辑推论而说眼能“内对而看”。但是请注意,阿难所主张的眼能内对而看,是有条件的,那么条件就是:眼睛必须闭起来,才能内对而看。这个假设条件也是很武断,因为并没有足够的凭据能证明这个假说能成立。因此佛就针对这一点来攻破:如果心眼真有内对而视的功能,它不应是闭起眼来的时候才能内对而视,而当眼开的时候也应该能够内对而视:就是看回来的能力,不管闭眼、开眼,都有看回来的能力。而事实上,“见”这一件事情,在唯识学上称为“眼根与色尘相接——相接就是(相对、相触)——而生眼识”,这是众所周知,以唯识学、佛的开示,都是这样子的。因此才能了别外色;再者,依唯识学,依四缘生眼识:我们要注意,眼识九缘生,他后面都省略了,第六意识、第七意识、第八意识种子依,都暂时省略了。眼睛、还有外面的色尘;空就是距离;明就是光线。

这眼识的产生,就是让你很容易了解,眼根、色尘、距离、光线,眼就是眼根;色就是外色(外物);空为空间、距离,也就是有效距离,不能太远,太远看不到;也不能太近,太近也看不到,我们不可能说看报纸用这样看(师将书本贴近脸以示在看书),没有距离不行!是不是?太远,报纸拿得很远,也看不到,所以,在有效的距离范围内。如前所说;明为光明,也就是日、月、灯等光明。这四种,缺少其中任何一项条件,都无法令眼识生起,因此就不能“成见”。如果心眼真有内对而视的功能,它不应是闭起眼来的时候才能内对而视,而当眼开的时候也应该能够内对而视:就是看回来的能力,不管闭眼、开眼,都有看回来的能力。话说回来,佛在此就质问阿难:因为你既然说心与眼能内对而视,且说你闭眼而内对所见之暗境,就是看到了你身中的内脏(“合眼见暗,名为身中”),那么,当你开眼见明的时候,为何不能看到你自己的脸?

因此,如前面所分析的,心眼既有内对而视的功能,则应不论开眼、闭眼,因为都一样嘛,闭眼能看回来,开眼当然也看得回来嘛!皆能“内对而视”;不能说只有在闭眼的时候才能内对而视。如果你承认开眼的时候也能内对而视,那就应该能看到自己的脸。你若说开眼时虽内对而视,但并不能见到自己的脸。那我再问你,既然开眼时内对而视,并不能看到自己的脸,那么,开眼内对而视时,到底能看到甚么呢?开眼既然没有办法看回来,闭眼,你看到什么?你如答说:甚么都看不到(的确!)的确什么都看不到,哪一个人眼睛闭上,可以看到五脏六腑的?当然什么都看不到啊!那么既然“开眼内对而视”甚么都看不到(不只是不能看到自己的脸),就等于没有“开眼内对而视”这件事情了,也就是说“开眼内对而视”是子虚乌有的事,是不能成立的。既然开眼时不能内对而有所视,闭眼的时候更加不能内对而视(闭眼时本即无所视,更何况是内对而视身中!)——因此,所谓“内对而视”者,不管开眼也罢、闭眼也罢,都不能成立。因为白话文很简单,我们就浏览一下,强化大家对《楞严经》的印象,更容易理解。以上是破“内对”的妄想。

接下来的经文即如来又再一次的“纵”:姑且承认“内对”可以成立,则看会有甚么后果产生:其后果则愈来愈荒谬——因为“内对”的理论本身就是荒谬的,如果这样荒谬的理论成为事实,则无怪乎天下大乱:变成一个人有两个心,一个人能修成两尊佛!附及,世间邪说之乱天下,令众生颠倒,大类如是,大概都是如此。所以,修学佛道,很重要的就是正知、正见、正思惟、正念、正定、正精进、正智、正解脱,一点都不能歪,这么样说来,亲近善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,因为心法不在语言、不在文字、不在观念,就必须要靠善知识才有办法;要不然,经典抱一堆回去,你自己看,体悟会错,这样自己看又看不来。所以说如来出现世间,主要是要破除世间邪恶的知见、颠倒妄想,所以,不能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,这跟了生死是不相干的;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,最多只能造就几个学者,不能成就祖师的。

我们今天是要内心起大般若智慧,打破无明烦恼,是要究竟解脱,而不是在语言、文字里面游戏、观念里面游戏。因此,我们不能把佛法当作学术来探讨、来研究,要真正的契入如来的不生不灭的藏性,如来藏性,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存在的。换句话说:佛教本身实在不是一个宗教,不是一种宗教,佛教最重要的,是叫大家认识你自己,认识你自己这一颗心,为什么?因为你就是佛,彻底解决烦恼、无明;我们的心没有牵挂,就是佛!所以,说佛教是一种宗教,实在是一种方便,佛教它是一种觉性的教育,“佛”就是觉悟,“佛教”,觉性的教育叫做“佛教”。

什么叫做宗教呢?宗教就是立一个教主,还有一些教义,让这些教徒来膜拜、来崇拜,不管讲得对、错,都这样崇拜他,这叫做一种宗教。像台湾很多拜神的,这个可以称为一种宗教,就是我信仰什么玉皇大帝啊、城隍爷啊,就是一直拜啊、一直求啊:城隍爷保佑我啊;玉皇大帝保佑我啊;或者是上帝保佑我啊!那么,有人质疑说:那你们佛教不是求阿弥陀佛、观世音菩萨加被吗?注意!那是增上缘的部分,增上缘;我们重要的是亲因缘,也就是开采每一个人本具足的般若智慧。

为什么?《阿含经》就讲得很清楚了,说:自依止,法依止,莫异依止。这一句话用现在的语言来讲,直接了当的意思就是说:这个世间,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依靠的,女人,你千万不要说哪一个男人可以依靠,那是骗人的;男人也不要说哪一个女人可以依靠,那也是骗人的,可以给你作一个增上缘,是可以的。自依止,法依止,莫异依止,这个世间,是哪一种东西靠得住的呢?

自依止就是:要靠你自己的般若智慧,了悟缘起如幻的道理,你自己不放下,佛在你前面都没有用的!所以,禅宗有一句话,说:自己不解脱,千佛出世,亦难救拔,自己内心里面不解脱,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你。用直接了当的意思就是说:你自己放不下,任何人在你旁边说什么好听的话,都没有用!自依止。法依止,法依止就是:我们必须依据佛陀所讲的正法、正知正见,彻底的摧毁无明烦恼,叫做法依止,依法;莫异依止,千万不要依靠其他的东西,千万不可以依靠任何的东西。所以,我们要知道,世界上最可靠的,就是自己的般若智慧,当我们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,我们的般若智慧现前,内心进入无诤,了解再好的男女朋友、再好的夫妻,都没有办法代替你死亡。

所以,我告诉你:你真正的爱他,就要让他解脱,叫做真正的爱他。丈夫对老婆说:我爱你I love you !很简单,但是,你真的爱她,要让她解脱;要让她开智慧;要让她自己心性作得了主,你是真的爱她。如果二个相处在一起,愈束缚、愈无明、愈烦恼,那你不是真正的爱她,那就世间的绳子就捆得愈紧,愈紧!所以,自依止,法依止,莫异依止,就是不可以依靠任何的东西,讲现实一点的意思就是:全世界的人都不可靠,最可靠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智慧,也就是佛性起作用,佛性起作用。

底下,所以,如来出现世间,主要是破除世间邪恶知见、颠倒妄想,导众生入正知、正见、正思惟、正念正智、正解脱。这个才是真正的爱众生。

经文:【“是故应知:汝言‘见暗名见内’者,无有是处。”】  义贯:“是故应知:汝言”闭眼而“见”一片“暗”境之时,“名”为内对而“见”自“内”身“者,无有是处。”不能成立。

诠论: 192页,在本经当中,如来的论证(甚至阿难的论证也是一样),常常只提出证据,而其结论却没有明白说出来,读者必须自己把它加进去,语义才能通顺明白。例如此段当中:“开眼见明,何不见面?”,接下来应是结论:“而实不能见面”。但是,这一句省掉了。然后才接下面的经文:“若不见面,内对不成”。又如下面经文:“见面若成,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,何成在内?”下面应当接下去讲:“然心跟眼实实在在在身内,不在虚空,所以实在是不能见到你自己的脸。”

再者,下面的经文:“汝眼已知,身合非觉”,应该接下去说:“然实眼有知,身能觉,所以证心与眼不在身外,亦非两者各有知觉。”又,最后,“即汝一身,应成两佛”,应接:“然汝一身实不能成为两佛,是故汝非有二能知之体(非有二心),是故汝言‘身眼两觉’不能成立。”像上面所举的,都是经文论辩之中所省略的,读者如果要令论证之脉络明朗贯串,必须写笔记,用自己的话把它加进去,才于经义容易明白,除此之外,许多的转折语气,也是要自己作笔记时加进去。所以,这又是增加参研楞严法门的一道困难处。所以,因此,师父为什么要采取这一本成观法师的《楞严经义贯》?因为他这一本写得很详细,而且把它转化成白话,又可以利益更多的众生,因为文言文有些人看不来,那么,至少白话文还有更进一步的机会。也许这是因为本经是给大根器的人悟修如来密因的,所以才如是言简意赅。

5.破计心随和合处而有。也就是(无有定处)。经文:【阿难言:“我尝闻佛开示四众:‘由心生故,种种法生;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。’我今思惟:即思惟体,实我心性。随所合处,心则随有,亦非内、外、中间三处。”】这由心生故,种种法生,就是种子起现行;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,就是现行熏种子,都不能离开第八意识。“尝”:就是曾经。“四众”:如来的弟子有出家男女二众(比丘、比丘尼)、在家男女二众(优婆塞、优婆夷),合称如来四众弟子。

 “由心生故,种种法生”:这是指“有因必有果”,着重于心因,强调心中善恶之本因;如果心中善,则能令种种善法生起,断惑证真,乃至证涅槃、得菩提。如果心中恶,则能令种种恶法生起,乃至令人造作五逆十恶、堕三涂八难,三界轮转不息等恶法,就看你亲近到什么人?亲近到恶知见的时候,就会发生这种事情,把自己的父母杀掉,吸毒、赌博,都会把自己逼上死路!男众、女众,这二种事情千万不能碰到,也就是毒品,还有赌博。赌博多可怕呢?好!有一个学佛的,习气没有改,女众喔,就赌博。赌了以后,回到家跟先生吵架,先生所有的财产全部被她赌完了,赌完了以后,她就向佛弟子到处借钱,借钱就开始说谎,没有一次不说谎,因为讲真的,人家不会借她,所以,一定要骗说:我爸爸生病了;或者是:我儿子开刀;或者是说:我现在快死掉了!银行要催这个账目了,要不然,我的房子会被查封了!就讲得很可怜;人家钱一次借她、二次借她,后来都没有回来,后来去查,都是讲谎话,她被债务所逼迫了,然后,人家黑道的要来找她老公谈,她老公:你就让她死啊,死了,我反而比较轻松!她老公跟我讲:无奈啊,无可奈何啦,恶妻逆子,无法可治!那种心灰意冷、寒心,就是说对老婆绝望,不知道要讲什么了,他不知道要讲什么!然后,去外面跟男人有了身孕,没办法了,也不敢跟老公讲了!就自己震动,真的流产,流产了!她老公整年都没有碰她,怎么会有小朋友呢?是不是?所以,只要一赌下去,你看,她还是有学佛的!

依此推论,你可想而知;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,依此推论,那个没有学佛的,那个有多可怕!整个生命观、价值观扭曲的时候;所以,我告诉你:赌博,一债务逼疯的时候,没有什么叫做礼义廉耻的;人一吸毒下去的时候,没有什么叫做礼义廉耻、忠孝、仁爱、信义、和平,没有这个观念,完全没有!就是这样子,就是这样子。因此,我们真的是感触良多。因此,我们既然学佛,男众也好、女众也好,这二种东西都完全不能碰,第一个就是毒品;第二个就是赌博,一碰就会一直说谎,因为不讲谎话活不下去,没有钱啊!是不是?所以,我告诉你:这个恶,只要你的知见,还有你的环境,你亲近的是善知识还是恶知识?你的环境是什么?环境,大家都是赌博的,弄一弄就跑去赌博;这一群人都是说人家是非的,这一群人到最后自然就会感染,真的,很厉害喔!好了!看底下,所以,乃至令人造作五逆十恶、堕三涂八难,三界轮转不息等恶法,都会生起的。因此这二句偈之主旨在勉励学人注意自己的心因,心因就是动念,千万不要动到恶念,记住师父的话:什么事情要往好的一个角度去想、去解脱,不能钻牛角尖;钻牛角尖,这个人佛现前都没有救!乃至于刹那间的起心动念,都会“有因有果”,因果昭然。这二句偈同时也在警诫世人莫动恶念、邪念,诸位!这个恶念一起来,恶念就是恶因,恶缘一到,恶果就现前,恶果就现前;邪念也是这样。

诸位!这不是笑话,嘉义有一个妇人,多严重?说只要人家的车子停到她的前面,就马上叫拖车来拖走,要不然就泼屎;要不然就是把它漏油,漏油;要不然就把它破坏!总而言之,她家的四周围,没有一个跟她合得来的,所有的善因缘统统断!她死的时候多惨?我们以前有一个习俗就是:人死了以后,要去跟左邻右舍、邻居借一桶水,要借一桶水来怎么样?清一清,清洗清洗;结果,整条街喔,去向人家隔壁要一桶水,没有人要给她!她一个恨全村,全村恨她一个,这样她比较伟大,整条街恨她一个,她一个恨整条街,谁厉害?当然她厉害了!严不严重啊!所到之处,善缘全部都断,多悲哀的一件事情!所以,这个恶念、邪念、害人的念头千万不能动。因为因果昭然,即使一念恶念恶心起,也会招致“种种(恶)法随之生起”,如影随行。

 “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”:这是讲一切法因缘和合而生,因此而劝诫弟子亲近善法,远离恶法,亲近善知识、远离恶知识,亲近善友、远离恶友。不要说:没关系,只要我心清净就好,或者是只要我自己心中没有恶念,没有鬼就好,“随缘”一点有甚么关系?但如来说:你自心中也许没有恶念,可是你若亲近恶法、恶知识、恶友,而令此等恶因缘和合,不期然的,就会有种种恶法在你心中生起,而令你想逃都逃不掉——而这个恶念一起来、习性一起来,自己都不觉知,自己都不觉得。到那个时候已经由不得你了,“万法因缘和合而生”故,不幸,你所碰到的是令恶法生起的因缘,彼等恶因缘已经具足、和合,所以不可避免的,必有恶法生起,而且由此等恶法之生起以及不断熏习,再令你心中种种恶念油然生起,这叫做“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”。

相反的,若有人亲近善知识、善友、听受善法,由此等善因缘熏习,便能令他心中渐渐有种种善念生起。这也是“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”。“即思惟体,实我心性”:“即”,就是这个,有当下、当体之义。“思惟体”,能思惟的本体。此言,即此能思惟的本体,就是我的心性。“随所合处,心则随有”:“合”,就是和合。此言,随着诸法因和合而生起处,我的心便随着在那里生起。叫做随所合处,心则随有。“亦非内、外、中间三处”:因为诸法因缘和合生起之处是遍一切处的,也是没有一定的,所以没办法说确定在那里不动。

诠论:此为阿难在历经前面四计:内、外、根里(两间)、能内外对,全部都被破之后,又另辟蹊径。“蹊径”就是小路,也只有阿难做得到,你做得到吗?人家他就很厉害了,被逼到没办法,人家又跑出一个地方;被逼到没地方了,又跑出一个地方,真是阿难,不得了!

这次的推论更厉害,是引佛言以自重,俨然是思惟佛义而悟到的道理。如来这四句偈的意义以及用意,兹如上面注释中所述。而阿难实际用到的,只是下半偈:“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”,阿难错解佛意,以为在诸法因缘和合生起之处,就有心体在那个地方生起。所以他便顺理成章地推论;因此我的心是随着诸法生起之处而生起(这是如来说的!),而法生起之处,是遍一切处,没有定所,所以我的心也一样,不是在一定的处所,故不是我前面所说的在身内,也不是在身外,亦非潜在中间的(根里)。这次总该对了吧?而阿难不知,佛所说的:“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”,不是说在法生起处,我的心便到那里生起;佛陀最重要的用意是说:外境会引起动念,是这个意思。而是若有种种法生起,不论是善法、是恶法、是无记法,便会熏染我的心,令我心中有种种心念生起。

所以佛语的“种种心生”是指种种心念生起,而不是种种心在外头生起!因此,在座诸位!能坐在台下的,有多么的殊胜!有人写信来,常常看到有人写信来、e-mail过来,就说:我们很羡慕文殊讲堂的法师,还有护法居士大德,能坐在台下,听师父讲这个《楞严经》!他们在这个影像上看到法师和居士,都很羡慕、很赞叹!这个信件大家都有看到,这个就是因缘。所以,今天你们来到这儿,种下的都是金刚不坏的种子,你们今天在底下坐下来,很辛苦;但是,这是成佛的种子啊,你修行有成没成,这个种子一种下去,善因种下去,将来碰到善因缘,善缘就一定结成善果。所以,因此,恭喜大家有这个因缘!

底下,综上所言,阿难在找寻他的心,企图为它“定位”,从身内、到身外、到两间等,种种固定之处都试过了,都不成,现在只好试试这个“心在不定处”,这个立论就很有弹性了,不容易被抓辫子,应该是无懈可击了吧!

义贯:“阿难言:我尝闻佛开示四众”弟子,而说:“由心生故,种种法生;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”如是之法偈,“我今”即依此偈而作如是之“思惟:即”我此现前能“思惟”之“体,实”为“我”的“心性”,而且,如佛所教敕者,就“随”着种种法“所”和“合”生起之“处”,就在那当处,我的“心则随”着而“有”则(生起),所以,如来问我,我的心今安在?此心实“亦非”定在身“内”、或身“外”、或“中间”这“三处”中的任何一处,也就是说,此心实在于不定处。

经文:【佛告阿难:“汝今说言,‘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,随所合处,心随有’者;是心无体,则无所合:若无有体,而能合者,则十九界,因七尘合,是义不然。”】

 [是心无体,则无所合]:这是个假设的陈述。“无体”,就是没有实体,无自体性。连体都没有,叫做无体;我们说:般若有体性,但是,看不到,就是能作用了。般若,事实上讲有体,就是确实存在;而存在,看不到、摸不到,语言、文字都没办法形容,都说不出所以然。所以,它存在,却没有办法触碰;但是,说没办法触碰,却随时都可以作用。因此,我们说它有实体性。因此,这个有实体、无实体呀?在某一个时空,在这里讲的,就是连心体都没有的意思,连心的体性都没有;心的体性都没有,怎么和合呢?就像一个穷人,身上完全没有钱,他说:我不爱财!这一句话讲得通吗?连钱都没有,讲什么不爱财呢?对不对?连心的体性都没有,怎么因缘和合呢?这个就是这个意思。

此言,如果此心是没有实体的话,则实并没有任何东西,从种种法和合之中生起,即无实体物从众法和合中生起,则此众法实在并没有和合。为什么?连体性都没有。如来经教言:“因缘和合而生法”。现在诸法的因缘和合之后,所生的“心”,既然这是个没有实体的东西,则此诸法和合之义便不存在,没有心体性,没有心体怎么能合呢?没有心体,连生识的因缘都没有啊!也等于没有和合一样。

再者,既然诸法和合之后,所生之物是个无实体之心,则可以证诸法本身也是无实体的,因为诸法和合为因,生心为果;果既然无体,无体之果不会从有体之因来;换言之,有体的因也不会生出无体的果;因为因果不相符合嘛!所以,被生的“心”既然无实体,则证能生之法也是无实体。如果诸法本身并无实体,无实体之物怎么能够和合呢?无实体之物,“实无所合”——所以,说:“心是从诸法和合中生起”的,是不能成立的。这是从“心无实体”的前提来破“心是从诸法和合而生”之论。[若无有体,而能合者]:这是个“让步”的句法。如果你说这心虽无有实体,但它却能从他法和合中生起,这虽类似强辩,但我们姑且让它成立,看会有甚么结果。

读者请注意,如前所说的,有时世尊在用一让步句的时候,也就是令已经被驳倒的立论暂且让它成立,然后进一步从这已经被破的立论当中推出一个结果,而这个结果通常是个非常荒谬可笑的状况,因此而反证出原立论之荒谬及极其不可能成立的实况,以此而置对方于哑口无言,毫无反驳的余地(——再辩恐怕就更难看了!)

 [则十九界,因七尘合]:我们都知道,只有十八界,没有十九界,十九界就像龟毛兔角。因七尘合,我们都知道,只有六尘,没有七尘,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只有六尘,没有第七个尘啊!所以,这就是龟毛兔角,不存在的东西,根本不可能因缘合。“十九界”,就是第十九界。我们知道世间有十八界(六根、六尘、六识),若说有第十九界,其义即如龟毛兔角,不可能有的,纯粹是自心的妄想之义。“七尘”,就是第七尘。我们也知世间有六尘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),并没有甚么第七尘,如果说有第七尘,那一样也纯是自心妄想,子虚乌有之物。

“十九界因七尘合”,我们知道,世间的十八界,是因六尘和合而有的。六尘为外法,内六尘和合而生六根。所以,我们这个六根,也离不开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内六尘、外六尘,内六尘就是内四大所构成的。六根六尘再和合才产生六识,因此而有十八界。如果硬说世间有个第十九界,是因第七尘以及其他六尘和合而有,则知道这个说法是纯粹自心妄想,荒谬绝伦。所以说,“即使无体,也能从诸法和合而有”,简单讲就是说:我们完全没有钱,也要跟人家什么?玩股票,这个因缘能产生吗?没钱怎么玩呢?是不是?打电话去,连地雷股人家都不卖你!地雷股就是踩到会爆的那一种的;还有一种叫做警察股,一块三的;水饺股,二块多的。看到那个新闻报导的,就这样子了。

所以说:没钱,没钱,怎么因缘和合呢?这个就是无体的一个比喻,没钱,没有办法因缘和合,股票做不成的!正如说第十九界虽是无体性的,而却能从七尘中和合中生是一样的,这是不能成立的。因第七尘本身是有名无实的,譬如说:龟毛、兔角,乌龟哪里有毛?兔子哪里有角?只有名字,没有实体的。如何能与其他六尘和合而生出第十九界?是故,说“心虽无实体,却能因他物和合而生”是不对的,是荒谬的,不能成立的。

义贯:“佛告阿难:汝今说言: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,随”众法“所”和“合”之“处,心”即“随”之而于彼处“有”就是(生)。再念一遍:“佛告阿难:汝今说言: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,随”众法“所”和“合”之“处,心”即“随”之而于彼处“有”(生)“者”。就是有了。那么我问你,你这个由诸法和合而生起的心,到底是有体性,“有实体”的,还是“没有实体”的?若“是心”是“无”实“体”的,“则”诸法等于是实“无所合”了(并没有和合了),为什么?连心体都没有啊!因此才会生出一个没有实体的心;所以,心若无实体,可以证此心并不从和合而生。纵使姑且承认“若”心虽“无有”实“体,而”它却“能”(可以)从他物和“合”中而生“者”,这个立论如果能够成立,“则”有人可以说这世间除了十八界以外,还有一个第“十九界”是“因”于有个第“七尘”与其他六尘和“合”而生起;然而“是义不然”,这绝对不是这样子!

并没有一个第十九界,大家都知道,只有十八界。是从第七尘与六尘和合;这个看不懂的,要加二个字的:是从第七尘与“外面”六尘,如果不加“外面”,就搞不清楚了,什么第七尘与六尘?不是这个意思,是从第七尘与外在的六尘和合而生,这怎么可能?哪来的第七尘呢?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 第一套(全)

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(全)

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(全)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1:有才干的人,一定要懂得避开灾难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2 :你情绪都控制不住就很难入道,因为这是基本盘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3: 一直强迫对方来接受佛法,佛法有时候会变成毒药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4 :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;布施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05 : 你以为有一种境界可以追求,就染污了清净心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6 :守住口业紧闭你的嘴巴,阎罗王也拿你莫可奈何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7 :很有修行功夫的人能瞬间降伏这种瞬间的爆发力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8: 佛灭度之后要以戒为师,戒在佛在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9 : 若你常接近烦恼的众生,你的频率也被感化变成很烦恼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0 : 法是绝对,绝对就不能说;说了,就统统叫做方便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1:修行不是等待,修行必须回归当下,现在就必须解脱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2 : 如果不是欢喜心布施出来的,也得不到功德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3 :  我们三皈依也要如法观想才得纳受戒体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4:处理任何事情,你愈执着愈让自己的心伤害愈大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5 : 如果还卡在观念和知解上,那就不算是真修行人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6 :任何法师讲经说法都不能离开:缘起无自性,一切法无我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7 : 千万不要双手造的功德从你的嘴巴花光光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8:晚上作梦的梦境一团糟,就知道我们连一点定都没有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9 : 世间没有冤枉的事,认命变成一个很重要的工作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0 :我们会有情绪的作用,就是因为攀缘心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1 :阿难所执着的七个地方都不对,不是真心

楞严经四 七处征心 22 : 有定位这个“我”,你就什么都贪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3 :在这个世间里,你任何的享受,都必须付出代价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4 : 我们意识强大,本性--如来藏性显现不出来了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5:愈有修行的人的手就愈软,要往生极乐世界要有柔软心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6 : 眼根即同无情物,没有分别能力的所对之境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7: 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心的问题,看你动什么念头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8: 所有的缘起法都是事, 有事是凡夫,没事是圣人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9:有不执着这个心,就表示有一种东西让你不执着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30:一切的成功者都必须要有善的因缘具足才能够成就

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31:没有智慧是一辈子苦,生生世世都要受苦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